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2/3页)
君表示文臣的忠心。 ??如此一来,有了太后诏命,再加上文武的请命,朱祁钰才能“勉为其难”的同意。 ??当然,还差不了最后一道程序。 ??文臣和武臣都分别请命过后,出场的自然该是王直这个百官之首。 ??见朱祁钰“坚辞不受”,王直缓步上前,道。 ??“臣等知殿下遵礼守义,然圣母皇太后有命,殿下岂可固违?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恳请殿下受命,嗣位为君!” ??说罢,王直带着群臣再次拜倒,高喊道。 ??“恳请殿下受命,嗣位为君!” ??这一次拜倒的不仅仅是站出来的几位重臣,奉天殿中所有的大臣都随拜倒,群臣齐呼,声音透过殿宇,声震天际。 ??眼见群臣如此坚持,朱祁钰重重的叹了口气,方才道。 ??“卿等既为国家,我亦当为祖宗社稷图之,圣母太后诏命在上,违之岂非抗命?” ??于是群臣再次齐呼。 ??“殿下大义,吾等定当竭尽全力,同殿下扶保社稷,共抗外敌!” ??朱祁钰定定的望着在场的所有人,目光扫过底下山呼的群臣,也扫过座上神色复杂的孙太后,最终投向殿门外遥远的天际。 ??自今日起,大局终定! ??再无反复…… ??第84章 日朝 ??这一次的册封大典,从根本上确定了朝廷新的统治体系。 ??虽然还没有行登基大典,但是既然已经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了此事,那么接下来就是程序性的仪典了。 ??而对于寻常的朝廷官员来说,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在担心站队,可以专心公务了。 ??于是,大明这座因为土木之变而停摆的强大机器,终于又重新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一晃数日而过,距离册封大典已经过去了七日的时间。 ??大明的朝会制度,大致可分为大朝,常朝和日朝。 ??大朝一年只有三次,分别在正旦、冬至和皇帝生辰的万寿节举行。 ??常朝一月两次,又称朔望朝,固定在每月初一,十五举行。 ??这两种朝会,都是大规模的朝会,一般都在奉天殿内举行,在京文武百官,无论是掌事官,佐贰官,还是待选官,凡七品以上者,皆需参与。 ??相对而言,大朝属于纯粹的礼节性朝会,常朝同样礼节性很强,但是也会处理一些朝务,不过因为参与的人数过多,常朝用于宣布已经商量好的政令诏书。 ??像这种常朝,一般都会由礼部提前敲定好所有的程序,然后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板板正正的走完所有的流程。 ??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撇去没有天子这一条,那天的册封大典,勉强可以比拟为一次特殊的常朝。 ??至于一般老百姓认知当中,皇帝和臣子商讨政务的朝会,称之为日朝,又叫早朝,也就是戏文中常常出现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场景。 ??早朝和常朝不同,因为是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所以无论是议事的氛围,内容,还是参与的人员,都相对自由一些。 ??通常情况下,有资格参与早朝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除此之外,六科给事中,十三道掌道御史及翰林院七品以上的官员,也可列席。 ??如果有时候,部分政务涉及到三品以下的衙门时,其掌事官也可特许列席。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朱祁钰第一次主持这样的日朝。 ??之前的时候,他虽然总柄国政,但是并非君主,所以更多时候,依靠的是奏疏批答,若有大事,则召集那寥寥几个文武重臣合议。 ??但是须知,单靠奏疏批答,效率不高,而重臣合议,通常情况下都是军国大事。 ??这也就是这些天来,朝臣一直所说的,政令难以通畅。 ??没有君主,就没办法举行正式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