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6.番外五彼无此有(2)(许一零第一视角) (第1/8页)
??“What?do?you?want?to?be?” ??“I?don’t?know.” ??有一些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 ??记得以前在学习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时,我做过一些职业兴趣测试,里面会有类似这样的题目: ??外出旅行,你倾向做计划还是随性而为? ??当时,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选择了“做计划”这个答案,却在后面的题目“按照计划行事让你感到……”里选择了“不开心/被拘束”。 ??我并非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原不是真心喜欢计划。 ??喜欢和倾向选择不是一码事。 ??后来,我和几个朋友聊起这个题目,却发现在座几个人里面只有我倾向做计划。 ??“怎么会有人做计划啊?旅游不是放松的事吗,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呢?” ??有人理解不了、不接受这种选择。 ??那一刻我突然十分紧张,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明明我自己也不喜欢被计划束缚,但我还是选择了计划,甚至把这个违心的答案告诉了别人,让别人了解到的我和真实的我有了偏差,还导致我和大多数人不在一个“阵营”里。于是,我连忙找补,对其他人说道: ??“其实我也不喜欢计划,主要是我爸妈他们,每次出去旅游都安排行程。” ??“对嘛,我爸妈也是,长辈就是这样,我不喜欢跟他们出去旅游,累死了。” ??当听到了赞同的声音,我才终于安心下来,加入他们的谈话。 ??随后,我仔细想了想,发现爸妈的干涉只是我用来辩解的借口。即便没有爸妈陪同,我通常还是会给自己安排行程并且执行。 ??只谈旅游这件事,计划带来的拘束和随性导致的浪费时间对我而言或许同样痛苦。 ??一直以来,我接受的教导告诉我,做事有条有理是正确的、值得提倡的,可以获得更多收益,所以,我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更加“正确”才选择计划,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然而,就是这样根深蒂固的“正确”,在“被赞同”面前不堪一击。我没有自问清楚究竟喜欢的是什么就急着为自己辩驳,下意识想的也并不是遵循内心、向别人纠正我之前对他们展露的爱好,而是迫切地去摘除我身上看起来异类的地方。 ??我真正喜欢什么不重要。 ??喜好在公共场合有时候可以成为被用来分析性格乃至三观的依据,是能够把人分门别类的观点。重要的是我要让我表达的内容能够融入集体,尤其是在其他人的答案都保持一致的时候。这样,我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和最少数量的驳斥、处于较为安全的处境。 ??我并非已经不能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看法,可我必须观察周围的环境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表达出来。 ??在不涉及重大原则的问题上,呼声最高的答案才最有力量,那一时压倒性的力量,还有那被牢牢掌握的话语权,就像天理的化身,远比真相本身更令人信服、生畏。 ??我也曾经憧憬过那些敢于说出与大环境不同答案、做出不同行为的人,但是,他们的选择往往意味着要和大多数人对抗。 ??在小问题上实在没必要为了凸显自己的特别而不随大流,那可能会让自己狼狈不堪,得不偿失。如果表现特别不是出于刻意博人眼球的目的,那就是因为无法适应环境,在自我陶醉、满足反叛的白日梦而已。 ??“许穆玖,你知道我上学的时候最讨厌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以前,他们说我有个坏习惯,就是聊天的时候下意识否定别人。当我听到这句评价,我很诧异,我想说我和他们的理解不同、我是在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对我们聊的那些话题做补充,并不是在否定他们的说法。我很着急地解释,我以为我在为自己辩护、说我不是这么可恶的人,但这个行为从另一种理解习惯里其实就是斤斤计较,会成为‘我否定别人’这件事的佐证。” ??别人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这句话,只有在这个“你”是自己的时候才会觉得委屈。 ??但有句话不是这么讲的吗?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说你有问题,那你就得反思了。就像那些被孤立的人,说不定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有毛病,不然别人好端端地针对他们做什么? ??“所以后来我改了,直接认错、赞同别人比无谓的争论更能让我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