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盛华 第106节 (第3/3页)
??李夏在明萃院,一天两三回的接着管事婆子孝敬来的一节藕半棵葱,听着各种各样的闲话,听的眉头忍不住往一起皱。 ??从初七文会当天晚上起,永宁伯就带着他最疼爱的二儿子,象打了鸡血一般,先从府里那些不知道多少年没人开门的最老库房起,一间一间的看,一件一件的理,要找当年李太后留下的物件遗迹,找到他们永宁伯府才是李太后正宗娘家的证据。忙的连十五的大相国寺灯展诗会也顾不上了。 ??大相国寺的灯展和诗会,和钱塘潮一样,是李夏一直听到现在,想到现在的盛事,钱塘潮她已经看过了,今天要去看大相国寺灯展诗会了,这让李夏激动的简直坐立不安。 ??大相国寺灯会,已经没有人记得确切的开始时间了,前朝的前朝,好象就有了,大相寺几位早就圆寂的方丈的手记中,说这灯会,源于一位德高悲悯的方丈,为了救济贫苦,让人做了灯笼,抄了些劝世之言之诗在灯上,灯下放箩筐求施舍。 ??第250章 亲眼不一定看到 ??也有人说,最早是寄居在大相国寺的穷文人,把写了自己诗文写在灯笼上,挂在大相国寺,算是卖酸文儿求个糊口钱…… ??传说很多,不过,前朝起,在灯笼上留诗,用得铜钱多少,来衡量那诗写的如何,已经有了定例规矩,也成了京城一大盛事。 ??但真正使大相国寺灯展诗会,成为闻名天下,成为文人心目中最盛大的雅事的,却是在文正公那三首描述做学问心得用三首诗,经李太后之手,展于世人面前之后。 ??仁宗即位后,几次微服出宫,都是到大相国寺看灯看诗。 ??每年春节,文正公生辰大祭大前,她就会听古玉衍说一遍文正公那几首词现世那一年的盛况,才星聚集,风云际会,如何如何,以及,当年的大相国寺灯会和诗会,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出了什么人才,她听了很多年,向往了很多年…… ??今年她也能看一看了,也许还能看上很多很多年。 ??李文岚更是兴奋无比,他早就准备好了两三首诗,忐忑不安又急不可耐的等着去写他的诗。 ??姚老夫人病着,严夫人是个很会疼孩子的,吃了午饭,就放从二爷李文栎夫妻,到李夏这一群孩子出去逛,自己忙到傍晚,和郭二太太,徐太太侍候了姚老夫人的汤药,也换了衣服出来,郭二太太和赵大奶奶各自去了娘家灯棚,算是回了趟娘家,严夫人带着玉姐儿,去了严家灯棚,兄长严尚书照例要随侍在皇上身边,正好,她和嫂子安安生生说说话儿。 ??徐太太则会合了霍老太太,去了陆将军家的灯棚,好几天前,阮夫人就打发人往永宁伯府和徐家送了请柬,请霍老太太和徐太太带着李冬、李夏到她那儿看灯玩耍。 ??陆家和她娘家人几乎都在原籍,陆将军这一晚,也和严尚书一样,都是要从今天凌晨随侍忙到明天早上的,陆家灯棚,就她一个人。 ??李文栎等人出了永宁伯府,就各自分开,李文栎、李文松夫妻逛他们的,李文山带着李文岚,和从李冬到李夏这四个妹妹,在大门口会合了郭胜,在十几个婆子长随的拱卫下,浩浩荡荡,在李文楠兴奋的指点下,先奔金明池去赌几把。 ??十五这天,皇家避让,整个金明池,都是京城百姓的。 ??这金明池,李夏来过无数回,可挤在人群中,仰头看着高高耸立在岸边的皇家楼台,以及远远望着泊在金明池中间的水军大船,这是头一回,从前她都是站在那楼台最高的地方,往下俯视的。 ??嗯,还是象现在这样,挤在人群中,听着七姐姐大呼小叫,和姐姐的笑声,更让人高兴。 ??“阿夏快来!” ??李夏微微的失神,被李文楠一声兴奋的尖叫,叫了回来。 ??“阿夏你快看,他可厉害了,能隔空送物,你看你看你快看!在那里,那只碗,不对,换那只碗了!”李文楠大睁着双眼,看着一个干瘦老头,将手里的泥丸放到面前三只倒扣在碗里,飞快的移着碗,嘴里行话套话如水一般滔滔不绝,请人下注,那泥丸,究竟在哪一只碗里。 ??“这一只,就这只!”李文楠盯紧了一只碗,拍出十个大钱,信心满满。 ??“这位小娘子您眼力真好!”瘦老头扬声夸奖,掀开李文楠盯死的那只碗,碗里空空如也。 ??“我明明看的清清楚楚!”李文楠气的跺脚。 ??李夏也看出兴致了,“七姐姐你肯定没看清楚,你再放一回,我来看!”李夏对自己的眼力,那是信心满满。 ??郭胜站在最后,听到李夏叫着要看一回,立刻掂起脚尖看过去,姑娘这是与民同乐了,这小把戏在姑娘眼里还不是…… ??“就这只!”李夏伸手指点住一只碗,李文楠拍着手叫:“对对对,我看的也是这只!” ??郭胜目光有些呆滞,姑娘这是……彻底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