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节 (第2/2页)
的器物。 ??马恩慧仔细看着,怎么也看不明白,看向朱允炆,问道:“这个铁疙瘩是什么?” ??朱允炆轻轻一笑,说道:“这个,可是我们发财致富的好东西,嗯,便叫它暖室火炉吧。” ??“暖室火炉?” ??马恩慧低头看了看,疑惑地问道:“虽与寻常火炉不同,但暖室,如何暖?” ??朱允炆微笑着说道:“此时春日,天已算不得寒,其作用难显。不过既然皇后想要试一试,那你们便组装好,加上水吧。” ??梁修等人领命,麻利地将烟囱拼接好,然后选择了一处墙壁,凿出小洞,将烟囱探出,烟囱端处弯曲朝天,以防烟雾倒灌。 ??在对接好暖气片之后,安排人注水,又取出新式的蜂窝煤,在外面以木炭引燃之后,钳入炉膛内,上面蹲上铁皮制造的热水壶。 ??在收拾妥当之后,兵仗局的人只留了三个蜂窝煤,便行礼退下。 ??朱允炆命人将房门关上,然后坐在桌案后,对一知半解的马恩慧说道:“自从承乾宫出事之后,朕便吩咐兵仗局的人制造了这暖室火炉,只不过他们连铁皮都不会批量制造,让朕很是失望。” ??“批量制造,铁皮如何批量制造?难道不是一点点敲出来吗?” ??马恩慧满是疑惑地问道。 ??朱允炆随手端起茶碗,轻轻搓碰着茶盏,说道:“皇后,很多想法都来自于生活,这铁皮批量制造之法,也是如此。” ??“如何?” ??马恩慧凑到近前,询问道。 ??朱允炆轻轻抿了一口茶,对马恩慧说道:“皇后不是见过擀面吗?将面团比作铁块,趁其尚未完全坚硬,擀出来不就好了,这有何难?” ??“啊?这?” ??马恩慧有些木然。 ??是啊,皇上说得没错。 ??面团可以擀出面皮,那铁团为什么不能擀出铁皮?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啥就没人想到过? ??马恩慧虽然不懂冶铁,但也清楚,打铁往往是烧出铁水,铸造模型,然后打造器物。可如果将铁水倒入料斗,在配以辘轳铁碾,很容易便会弄出铁皮来。 ??只需要修理下边缘,然后合围,不就是铁皮烟囱了吗? ??“至于煤炭,朕就想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用细碎煤炭,就不能完全碾碎,混合黏土,打造成块吗?在这皇宫中,砖块砌垒还少吗?都知道把泥烧成砖,为啥就不知道把煤也造成砖式、块式?非要弄个火盆、火柜、火炉,往里面丢煤块吗?” ??朱允炆揉了揉眉心,有些郁闷地问道。 ??马恩慧吃惊地看着朱允炆,又看了看不远处摆放的蜂窝煤,叹息道:“和皇上一比,臣妾只觉得愚钝太多。” ??朱允炆示意马恩慧坐下,然后说道:“不是你愚钝,而是,我们大明的人,缺乏新意,缺乏寻找新意的动力。” ??若朱允炆只是一个大明天下土生土长的子民,一个打铁匠,那他将一日复一日地挥动锤子,打造器物。 ??绝对不会问出煤炭为什么是块状,而不是饼状的问题,也不会想出,铁皮原来是可以碾出来的,而不是敲出来的。 ??时代的局限性与生活的重复性,让他们没有心思去寻找新的突破可能,甚至在意识里就认定了,祖传的手艺是最好的。 ??说来可怜,几千年的历史,发明无数,但深究到底,真正是为了发明而发明的科学家,太少太少。 ??除了伟大群众的智慧结晶与沉淀外,一些发明,只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意外”。 ??如火药,是炼金术师的意外。 ??从原因上来说,绝对不是中国人缺乏智慧的问题,而是封建时代,根本就不具备创新的大环境,也缺乏新鲜事物的市场。 ??就拿一个酒精来论,明明是酒的提纯物,就这样还被人误以为可能是毒药,不敢尝试,若不是军营士兵经常受伤,想要验证酒精的作用,估计二王只能往自己身上割一刀子了。 ??再比如,兵仗局下的火药局,几次研究火铳改进,虽没有取得巨大突破,但相对于洪武初期的火铳而言,其射程与威力是提升了一些的。 ??可兵仗局给予的奖励是什么? ??哦,没有奖励。 ??至于他们改进了,那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吗? ??没有激励机制,没有鼓励,也没有好处,谁费心费力搞研究去? ??不怪马恩慧。 ??故步自封是小农经济为主封建王朝的常态,他们习惯于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虽然偶尔会站在高处眺望下远方。 ??但他们的脚,不会离开。 ??朱允炆想要改变这一切,想要赋予人们想象与创新,可以现在的教育来看,难,太难了。 ??只有四书五经,没有数理化啊。 ??朱允炆苦涩地摇了摇头,看向那烧开的壶水,水蒸气顶开了壶盖,壶嘴里发出了呜呜的声响,如汽笛的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