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30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0节 (第1/3页)

    ??第三百五十六章 少了一些名字

    ??后世有一句话,名为“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武时期的山西大移民,始于洪洞大槐树。

    ??朱元璋的命令下来,山西官员根本就无法完成移民任务。

    ??安土重迁的百姓,谁都不愿背井离乡,任谁都清楚,既然是移民,移过去的地方不是人烟稀少,就是荆棘丛生,绝不可能是“塞上江南”。

    ??“既无室庐可居,又无亲戚可依”,是当时移民的艰辛与痛苦。

    ??杨腊月嘴角哆嗦着,自己的长子、次子都被强制带走,加入了浩荡、无法回头的移民大军,几年过去了,音讯全无。

    ??若不是身边还有一个儿子,加之左邻右舍帮衬,说不得杨腊月早就成了无人照料的孤魂野鬼。

    ??“当年朝廷迁民,下有明令,唯不迁洪洞,文书告示贴满山西,消息传遍四方,百姓中为不迁移,纷纷逃聚于洪洞。可谁知官员当即调动大军,围了洪洞,还言说,唯不迁洪洞是假,朝廷独迁洪洞方为真……”

    ??杨腊月恨极了朝廷。

    ??言而无信,狡诈欺民!

    ??一些人拖家带口,一些人扶老携幼,一些人独自上路,闻讯前来送别的父老乡亲痛哭不已。

    ??那一段时间,哭声数月不绝!

    ??杨腊月看着惊讶的杨元杰,说道:“朝廷官员不让谈论此事,但谁又不知其中龌龊?你若不信,可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依我看,朝廷任何话,都是不能信的。”

    ??杨元杰今年只有十五岁,几年前的移民他是知晓一些的,只不过朝廷的手段他并没听闻,没想到竟还有如此之事。

    ??若朝廷失信于民,那民又如何再次相信朝廷?

    ??洪洞大槐树见证了朝廷官员的无耻与阴险,也警示着后来人,不要轻易再相信朝廷。

    ??大明,京师。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不知道山西乡民的心思,只审视着舆图,思考着大局。

    ??移民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服从于大局,却是必须的。

    ??朱允炆习惯了皇上的角色,不再是斤斤计较于细微末节,而是更多从大局考虑。

    ??“皇上,这是吏部整理出来的任免名单。”

    ??双喜恭谨地递上一份文书。

    ??朱允炆打开文书看去,只见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不由皱眉,道:“召吏部尚书蹇义。”

    ??蹇义知晓此文书递上去,皇上必定有召,便早早候在武英殿外,待听闻消息,便从容入殿行礼。

    ??朱允炆拿起手中的文书,问道:“这份名录,至少有七十人吧。”

    ??蹇义肃然道:“回皇上,合计七十六人。”

    ??朱允炆沉默了下,并没有说话。

    ??一次撤掉七十余官员,这在建文朝可还没有先例。

    ??“如此人事更迭,依据为何?”

    ??朱允炆询问道。

    ??蹇义沉声道:“全察!自去年秋日推行全察,至今已有半年,结合吏部、都察院审核,兼有东厂调查配合,证实这名单之中的官员,非是中饱私囊之辈,即是尸位素餐之流,当一律摘其官服官帽,按全察之策、律法追究。”

    ??朱允炆听闻是全察,了然地点了点头,不过扫了一眼名单,一大堆陌生的名字,竟没有一位尚书、侍郎、郎中。

    ??显然,全察再全也没全到“高级官员”身上去。

    ??“这份全察名录有问题。”

    ??朱允炆将文书折起,交给一旁的双喜,双喜递还给蹇义。

    ??蹇义一头雾水,不解地问道:“不知这名录有何问题,还请皇上示下。”

    ??朱允炆深深地看着蹇义,平静地说道:“这名录里面——少了一些名字。”

    ??蹇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