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9节 (第3/3页)
师暂且不说,若出京的十万军士造了反,京师的二十万军士还能不能弹压? ??二比一,根本形成不了大的优势。 ??作为天下之本的京师,历来都是兵力最集中的地方,减弱京师兵力,等同于弱干强枝,与强干弱枝背道而驰。 ??李坚不赞同铁铉的观点:“皇上,京军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尤其是新都正在营造,在迁都之后,京师军事压力陡增,若此时减少京军数量,他日必有大患!” ??郁新、解缙与茹瑺也不赞同铁铉,你让朱允炆调地方卫所去东北还好,动京军,属实是有些难了。 ??京军是朱允炆倾力打造的主力兵,是经过战场考验的具备很强战斗力的军队,放他们到地方上去,这不是割朱允炆的肉吗? ??朱允炆深深看着铁铉,并没有呵斥,而是平和地说:“说出你的依据。” ??铁铉肃然说:“京师为天下之本,确实需要稳固,兵力集中为最优。然京师防备真需要三十五六千兵力吗?依臣来看,不然。固守京师,征讨外虏,三十万京军足矣。” ??李坚摇头:“三十万,以新都九门来论,一门兵力不过三万余,若敌人杀至城下,集中主力独攻一门,京师又岂能保万全?” ??铁铉看向李坚,严厉地说:“三万还不足以守一城门吗?依我看,一万五千兵力足够固守一门!莫要忘记,京军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京军,火器兵将会越来越多,火器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多,若在这种情况下,敌人还能攻入京师,那再多三十万兵又有何益?” ??朱允炆明白铁铉的意思,他认为京军数量还是太多了一些,而且日后京军必然走火器一途,面对冷兵器为主的敌人,京军数量多几万人少几万人,并不会影响大局。 ??抽调京军去闯关东吗? ??朱允炆陷入沉思,东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况那里还有一大片黑土地等待着开垦,东北粮仓总不能一直沉睡着,它需要醒来为大明提供粮食。 ??若抽调京军进入东北,不仅有助于稳固东北局势,对未来东海布局也有好处,甚至可以使用这一支部队自库页岛南下。 ??“莫要争执了,这件事等大军班师之后再作商议,但辽东空洞不能不补,给平安发文书,命他盯紧辽东、大宁与东北局势,一旦有危险,可先兵出长城支援而后奏报。” ??朱允炆严肃地说。 ??铁铉、李坚领命。 ??朱允炆看向茹瑺:“西域布政使司、府县官吏都见过了吧,有什么想法?” ??茹瑺见朱允炆提起此事,也没有造作,直说:“皇上,西域布政使司及其官吏臣都已见过,只不过有些官员太过年轻,臣不担心其能力,却担心其心性。西域地苦,不同内地,若其无法忍受西域苦寒,怕会弃官而逃。” ??朱允炆了然。 ??一些官员当不了官,受不了苦,要么请辞走人,要么干脆就悬印弃官,逃到深山老林不干了。这种事在土司林立的云南、广西发生过不止一起。 ??西域路远,地方也贫瘠,冬日漫长,这些年轻官员能不能熬得住,确实不好说。当热切的渴望、梦想撞上冷冰冰而枯燥的现实时,一个巨大的落差很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但,朱允炆相信这一批人,笑着对茹瑺说:“他们中很多人是出自国子监,要相信他们。” ??第九百八十六章 守住心智 ??国子监监生,所受教育不同于传统儒学一家之言,他们在目光上更为宽广,认识上更加广博,心性上更为坚韧。 ??虽然可能会出现个别监生吃不了苦,最后弃官的。但朱允炆相信,绝大部分即将前往西域的监生都做好了准备。 ??虽说西域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史司的文书并没有正式公开,但相应的人事准备已接近尾声。 ??此番前往西域上任的官吏,仅布政使司及其下属府县官员,数量就达到了是二百三十七人,这还只是中央派遣的官员,抵达地方之后,还得招募当地有威望、有影响的人加入官吏行列,还需要从卫所中抽调一部分人员,充当衙门捕快、看护。 ??如此多的官员,自然不能只抽调京官,加上一些人根本就不想去西域,朱允炆只能倚重国子监,这在无形之中让国子监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出来,而之前进士及第的官员,多是畏畏缩缩,不敢担当,招来吏部一顿批评。 ??西域治理关系着丝绸之路能否顺利重启,关系着西域后勤供应能否跟上,关系着西域的长治久安,针对西域问题,内阁牵头,与六部等官员多次集议,形成了一个个规章制度。 ??朱允炆考虑到西域主要说的是蒙古语、察合台语,要求遴选出来的官员学习这些语言,就连茹瑺也不得不进修。